2020年度培训方案
发布时间:2020-05-08 浏览:8356
四川博茗茶产业技能培训中心
2020年度培训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茶产业专业化培训为指导,以提高从事茶产人员的工作能力为前提,面向全省从事和准备茶产业的人员提供培训评价服务为宗旨。通过培训,提升他们就业创业能力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为我省茶产业经济快速发展作出贡献。
二、基本思路
采用理论培训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区域培训相结合,课堂讲解与现场指导相结合,基础知识培训与专业知识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全省茶企在职职工及其他有职业技能提升愿望的劳动者开展技能研修培训。特别关注到茶产业中的个体生产户、个休经营户、边远茶区的中、小、微型企业、茶农、贫困家庭子女技能扶贫等群体。培养适应我省茶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同时承担高技能人才评价、职业技能竞赛、高技能人才课程研发、高技能人才成果交流展示等。
三、培训评价对象
根据茶产业市场和就业需要,面向准备从事茶产业的失业人员、农民工、大学生、贫困家庭子女;面向从事茶产业经营、茶饮服务的中、小、微型人员;面向有一定职业能力需要继续提升培训的人员;面向茶企在职职工及其他有职业技能提升愿望的劳动者开展技能研修培训,培养适应茶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并进行认定工作。
四、培训评价原则
坚持以用为本,培训评价结果为被培训评价人员和社会广泛认可。
五、培训评价目标
通过职业技能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训评价,构建以茶叶初精制加工、新产品开发及技术推广、制茶技术研发、创新; 茶叶质量评审、检测; 茶艺及茶饮服务技能创新; 企业管理与企业营销等一条龙的企业职工职业技能提升的培训内容和模式。从培训模式、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师资建设、培训装备和能力评价等方面,构成较为完备、系统的茶产业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体系。力争年培训量不少于5000人的目标。
培训内容
(一)茶艺师1----.5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评价;
(二)评茶员1----5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认证;
(三)茶叶加工(绿茶、红茶、黑茶,花茶窨制)专项技能认证培训、考核;
(四)茶叶种植与管理专项技能培训、认证;
(五)茶叶营销培训。
(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
七、培训方式
针对准备从事和正在从事茶产业的人员,特别是茶农和生产加工一线的员工,文化程度和职业技能普遍偏低的现状,采用“启发式培训、以点带面式培训、示范点培训、专家培训、跟进式辅导”的模式。
八、培训方法
(一)专家培训。以专家为主体,现场指导该地区茶叶种植、加工,茶园管理、生产加工、茶叶质量评审、茶饮服务、市场营销等实用技术。
(二)“以点带面”式培训。每村、每个茶企重点培训、扶持几名茶叶种植、茶园建设与管理、茶叶生产加工、茶叶质量评审、茶叶销售技术骨干,用于今后长期技术指导。
(三)示范点培训。结合茶产业开发进行异地集中培训,围绕茶产业科技扶贫开发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进行。
(四)跟进性辅导。现场培训指导后,部分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遗忘关键技术环节的情况,我们将公布专家与培训老师的电话进行远程辅导。
九、教材使用
(一)评茶员使用中国茶叶研究所编制教材:《评茶员---国家职业资格培教程》。
(二)茶艺师使用国家职业技能全国统编教材:《茶艺师---国家职业资格培教程》。
(三)茶叶加工工使用国家职业技能全国统编教材:《茶叶加工工---国家职业资格培教程》。
十、课程设置
(一) 评茶员课程主要内容设置(比重表)
课程内容 |
初中高(%) |
技师高级技师(%) |
(1)职业道德 |
5|5|5 |
5|5 |
(2)基础知识 |
25|20|15 |
10|5 |
(3)样品管理 |
10|5|5 |
5| |
(2)茶叶感官审评准备 |
15|15|10 |
|
(3)感官品质评定 |
30|35|40 |
35|20 |
(4)综合评定 |
15|20|25 |
30|30 |
(5)培训 |
— |
10|15 |
(6)指导 |
— |
5|10 |
(7)感官审评的研究与创新 |
— |
-|15 |
合计 |
100 |
100 |
(二)茶艺师课程主要内容设置(比重表)
课程内容 |
初中高级(%) |
技师高级技师(%) |
(1)职业道德 |
5|5|5 |
3|3 |
(2)基础知识 |
45|35|25 |
22|12 |
(3)接待准备 |
15|15|15 |
|
(4)茶艺服务 |
25|30|40 |
|
(5)茶间服务 |
10|15|15 |
|
(6)茶艺馆创意 |
------- |
20|- |
(7)茶饮服务 |
------ |
--|20 |
(8)茶事活动 |
|
35|-- |
(9)茶事创作 |
— |
--|40 |
(10)业务管理(茶事管理) |
— |
25|20 |
合计 |
100 |
100 |
(三)茶叶加工课程主要内容设置(比重表)【专项能力参考本表】
课程内容 |
初中高级(%) |
技师高级技师(%) |
(1)职业道德 |
5 |
|
(2)基础知识 |
30|25|20 |
|
(3)原料准备 |
5 |
|
(4)设备、工具、场地准备 |
5 |
|
(5)工艺控制 |
15|15|20 |
|
(6)设备操作与维护 |
15|15|20 |
|
(7) 在制品的质量控制 |
15 |
|
(8) 质量检验 |
5|5|8 |
|
(9)包装贮存 |
5|5|2 |
|
(10)质量管理 |
— |
|
(11)技术应用 |
— |
|
(12)技术创新 |
— |
|
(13)培训 |
— |
|
(14)指导 |
— |
|
合计 |
100 |
|
(四)课时分配(按<<国家职业标准>>)
1. 评茶员188学时(含自修及实操[作]时间);
评茶师晋升高级评茶师136学时(含自修及实操[作]时间)
(1)职业道德(3课时:面授2课时,自学1课时)
(2)基础知识(8课时:面授4课时,自学46课时)
(3)指导接样(8课时:面授2课时,自学与实操6课时)
(4)咨询与策划(6课时:面授2课时,自学与实作4课时。高级评茶师10课时:面授4课时,自学与实作6课时)
(5)茶叶感官品质量评定(44课时:面授16课时,其中理论面授4课时、自学与实操4课时; 干评面授6课时、自学与实操12课时;湿评面授6课时、自学与实操12课时。 高级评茶师32课时:面授14课时,其中理论面授2课时、自学6课时; 干评面授6课时、自学与实操6课时;湿评面授6课时、自学与实操6课时)
(6)审评术语(18课时:面授4课时,自学14课时。高级评茶师16课时:面授4课时,自学12课时)
(7)记录要求(10课时:面授2课时,自学与实作8课时。高级评茶师6课时:面授2课时,自学与实作4课时)
(8)汇总设计(8课时:面授2课时,自学与实作6课时。 高级评茶师6课时:面授2课时,自学与实作4课时)
(9)结果计算及判定(14课时:面授4课时,自学与实作10课时。高级评茶师10课时:面授4课时,自学6课时)
(10)培训(8课时:面授2课时,自学与实作6课时。高级评茶师8课时:面授2课时,自学与实作6课时)
(11)指导(8课时:面授2课时,自学与实作6课时。高级评茶师8课时:面授2课时,自学与实作6课时)
(12)组织管理(A市场调研及标准样准备,高级评茶师8课时:面授2课时,自学与实作6课时。B人员管理,高级评茶师6课时:面授2课时,自学4课时。)
(13)质量管理(8课时:面授4课时,自学与实作4课时。高级评茶师10课时:面授2课时,自学与实作8课时。)
(14)技术更新(12课时:面授4课时,自学与实操8课时。高级评茶师12课时:面授6课时,自学与实操6课时。)
(15)成本核算(高级评茶师6课时:面授2课时,自学与实作4课时。)[依据级别,课时及课时内容可作调整]
2. 茶艺师160学时(含自修及实习时间);茶艺师技师晋升茶艺师高级技师104学时(含自修及实习时间)
(1)职业道德(5课时:面授2课时,自学3课时。茶艺师高级技师5课时:面授2课时,自学3课时)
(2)茶文化基本知识与茶文化研究(14课时:面授6课时,自学8课时。茶艺师高级技师16课时:面授4课时,自学12课时)
(3)茶艺馆布局设计(18课时:面授8课时,自学与实作10课时。茶艺师高级技师12课时:面授6课时,自学与实作6课时)
(4)茶艺表演与茶艺组织(18课时:面授8课时,自学与实作10课时。茶艺师高级技师10课时:面授6课时,自学与实作4课时)
(5)茶楼管理与服务模式(6课时:面授2课时,自学与实作4课时。茶艺师高级技师6课时:面授2课时,自学与实作4课时)
(6)茶艺编刨与茶艺创新(18课时:面授8课时,自学与实作10课时。茶艺师高级技师16课时:面授8课时,自学与实作8课时)
(7)茶艺服务(茶艺师技师6课时:面授2课时,自学与实作4课时)
(8)茶艺馆茶叶店的经营与管理(16课时:面授6课时,自学与实作10课时。茶艺师高级技师16课时:面授6课时,自学与实作10课时)
(9)茶文化与茶经济(10课时:面授4课时,自学与实作6课时。茶艺师高级技师10课时:面授4课时,自学与实作6课时)
(10)科学饮茶(4课时:面授1课时,自学与实作5课时)
(11)茶叶质量评审(10课时:面授4课时,自学与实作6课时。茶艺师高级技师10课时:面授4课时,自学与实作6课时)
(12)管理与培训(6课时:面授2课时,自学与实作4课时。茶艺师高级技师8课时:面授4课时,自学与实作4课时)
[依据级别,课时及课时内容可作调整]
3. 茶叶加工工400学时(含自修及实习时间)
制茶师晋升茶高级制茶师310学时(含自修及实习时间)
(1)职业道德5课时:面授2课时,自学3课时。茶叶加工工茶艺师高级技师5课时:面授2课时,自学3课时)
(2)主要加工过程控制(70课时:面授16课时,自学与实操54课时。茶叶加工工茶艺师高级技师28课时:面授8课时,自学与实操20课时)
(3)设备操作与疑难问题的解决(38课时:面授6课时,自学与实操32课时。茶叶加工工茶艺师高级技师30课时:面授6课时,自学与实操24课时)
(4)在制品质量控制(48课时:面授8课时,自学与实操40课时。茶叶加工工茶艺师高级技师36课时:面授6课时,自学与实操30课时)
(5)质量检测与评定(28课时:面授4课时,自学与实操24课时。茶叶加工工茶艺师高级技师28课时:面授4课时,自学与实操24课时)
(6)包装贮存保鲜技术(18课时:面授2课时,自学与实操16课时)
(7)精制工艺流程与拼配方案设计(28课时:面授4课时,自学与实操24课时。茶叶加工工茶艺师高级技师36课时:面授6课时,自学与实操30课时)
(8)茶叶加工工艺管理制度(12课时:面授2课时,自学与实操10课时。茶叶加工工茶艺师高级技师12课时:面授2课时,自学与实操10课时)
(9)质量管理(34课时:面授6课时,自学与实操28课时。茶叶加工工茶艺师高级技师36课时:面授6课时,自学与实操30课时)
(10)技术应用(34课时:面授8课时,自学与实操26课时。茶叶加工工茶艺师高级技师28课时:面授4课时,自学与实操24课时)
(11)技术创新(44课时:面授10课时,自学与实操34课时。茶叶加工工茶艺师高级技师54课时:面授10课时,自学与实操44课时)
(12)培训(12课时:面授2课时,自学与实操10课时。茶叶加工工茶艺师高级技师12课时:面授2课时,自学与实操10课时)
(13)指导(12课时:面授2课时,自学与实操10课时。茶叶加工工茶艺师高级技师12课时:面授2课时,自学与实操10课时)
(14)成本核算茶叶加工工茶艺师高级技师10课时:面授2课时,自学与实操8课时)
十一、培训教师
王 云 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国家一级评茶师、国家一级制茶师。
李春华 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国家一级评茶师、国家一级茶艺师。
陈昌辉 四川农业大学茶学教授,国家一级评茶师。
何春雷 四川农业大学茶学教授。
马伟伟 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国家一级评茶师、国家一级茶艺师、国家一级制茶师。
赵先明 宜宾川茶学院院长、茶学教授,国家一级评茶师。
骆泽海 四川博茗茶产业技能培训中心教师,国家一级评茶师、国家一级制茶师。
施友权 四川博茗茶产业技能培训中心教师,国家一级评茶师、国家一级制茶师。
梁晓春 四川博茗茶产业技能培训中心教师,国家一级评茶师。
李 丽 四川博茗茶产业技能培训中心教师、国家一级评茶师、国家一级茶艺师。
叶 莉 四川博茗茶产业技能培训中心教师、国家一级茶艺师。
成 昱 四川博茗茶产业技能培训中心教师、国家一级茶艺师。
郑 娟 四川博茗茶产业技能培训中心教师,国家二级茶艺师。
但艳梅 四川博茗茶产业技能培训中心教师,国家一级茶艺师、国家一级评茶师。
孙 霞 四川博茗茶产业技能培训中心教师,国家一级茶艺师、国家一级评茶师。
何丽荣 四川博茗茶产业技能培训中心教师,国家一级评茶师。
詹海利 四川博茗茶产业技能培训中心教师,国家一级茶艺师。
邹玉碧 四川博茗茶产业技能培训中心教师、四川觉茶之旅茶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国家评茶师、国家一级茶艺师。
梁 渊 四川博茗茶产业技能培训中心教师,攀枝花市听茶轩茶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家一级评茶师。
范寿验 四川博茗茶产业技能培训中心教师、西昌和茶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家二级茶艺师。
张家天 四川博茗茶产业技能培训中心教师,四川秦巴鸿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家一级评茶师。
张 渝 四川博茗茶产业技能培训中心教师,巴中云顶茶艺会馆总经理、国家一级评茶师。
徐 凯 四川博茗茶产业技能培训中心教师、广安森林雨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家一级评茶师。
符军川 四川博茗茶产业技能培训中心教师、绵阳相宜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家一级茶艺师。
2020年1月5日